去年本想著去取得成人瑜珈的證照,然而學姊怡安跟我分享了兒童瑜伽,他報名之後開始上課,未來可以去帶孩子做瑜珈,當時邊聽那個單位的介紹,後來連說明會也都沒有聽,就刷卡報名了啊哈哈哈,然後分期付款,現在都還沒繳完XD

原本想說參與線上課程,這樣比較好請假,後來在工作中意識到我沒辦法在線上課程中專注,我需要浸泡情境中才會有自發學習,於是決定參加實體課程。

2024七月我到台中參加瑜珈課程,地點在朝馬附近,做高鐵太對不起自己了,一早享受台北的街道,搭國光下台中。

128期的小夥伴總共九個人,我們很酷的是有個4年級的妹妹也是同學,聽他的自我介紹中,可以很篤定提出自己想要做的事情,這讓32歲的我感到欽佩,而且他非常配合課程規劃,即使聽不懂或者有點無聊,也不會影響大家。

實體課是密集班

每週至多上三天,連續四週,於是我會請假一天,接著下台中上課,恰逢房間出現偷渡客,上班的日子我去借住我姊家,到台中之後也是住好友家,這三週沒有獨自一人時間沉澱與轉化,這趟課程真是囫圇吞棗般吸收。

實體課程的好處,可以直接和老師、同學連結,真切切感受到彼此的能量連結,每次早上會集體做氣循環以及拜日式,午休結束一起圍圈跳高式基舞,姿勢不對老師直接調整,共構出來的能量,聚散比線上來得更明顯。

同學之間的火花也是發生~某個同學一看就是學霸;默默地感受到誰誰誰與誰誰誰確認過眼神,彼此是同路人;也發生我和某個同學沒講過幾次話,結果他一上台看到我就狂笑;兩個孩子的媽常常會語重心長的回饋等等。
最後一天我還和小同學手牽手,一起在同學的檢覆考試中化身成兒童(應該只有我,他本來就是兒童),最純粹地投入與呈現。

關於ikya的課程

用腦袋也不是,全用身體也不行,因為要寫功課~而且出乎我意料之外的,他們的課程安排是讓師資學會各式各樣的傳統遊戲,更讓我們練習轉化原本的遊戲規則,讓孩子在玩之中是純粹的快樂和享受。

協會認為正向教養孩子其實就在生活做起,檢視過往的遊戲中潛藏的意涵很有侵略性、階級性的,如同真實的格林童話很可怕,他們將孩子的遊戲放大,為何碰到就是鬼?大家是恐懼地在跑;為什麼是老鷹抓小雞?每個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義。

生活中正常不過的遊戲,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感覺?

32歲再次玩鬼抓人,我內心阿雜,而且當鬼一靠近我,立馬聳肩直身身體很明顯,老師都忍不住關心我的恐懼了。我認為自己是個不會「玩耍」的人,不明就裡的設定、碰到就要變鬼的機制~對我的童年是滿滿的恐懼呀!然而在老師的重新設定遊戲規則和引導,過去的經驗先被看見了,和同學玩在一起時,正向的經驗才有機會覆寫。

正視玩耍的重要性,這影響著每個人的童年經驗。

瑜珈很多的姿態是從世界萬物學習而來,那個自然和諧的氛圍是核心。因此在玩耍與體位之間的串聯是協會所強調的,每個老師在設計時一定要讓自己先代入,信念感很重要,這影響了兒童能夠不能夠進入情境,自然而然地做到~

安全也是協會強調的重點,每個體位都有需要留意的部分,因此在練習體位時要安排暖身,足夠的暖身才能讓孩子打開身體、鍛鍊到自己,也才有機會接收到最後的靜默。我很喜歡靜默,可以是閉眼安靜下來、可以是低頭吟唱、可以是什麼都沒做,就這樣躺著,怎麼安排就看當天的狀態隨機變化。

每個瑜珈老師都有他的風格

Julianne是台中的師資,她在兒童成人間的切換與瑜珈專業度,非常厲害,我理性的腦袋學習得很快樂,而且在提醒調整姿勢後,我在鍛煉核心力量時,清晰感受到能量歸於中心;棒式裡感受到整體流動帶來的通透;而躺屍式是可以藉由調整骨架逐步放鬆,這些經驗讓我對身體的流動充滿期待。

活了多久就累積多少習慣在身體裡,我一頁頁地從瑜珈在翻看著身體的故事,持續累積身與心的平衡。

 

實體班的好處就是快狠準,現在已經修習60小時及完成檢覆考試,接下來就是線上作業和實驗班。此時的我也把自己的房間整理得差不多了,可以在自己的空間裡好好準備。

我要斜槓出去,不要因為安全感而留在企業裡面!